丙烯酰胺对人的危害

丙烯酰胺图片

在谈丙烯酰胺对人的危害前,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产品,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丙烯酰胺产品主要是两种形态,一种是液体的水剂,一种是固体的晶体。但丙烯酰胺的存在又不仅仅是工业制成品那么简单,因为“它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不经意间就被制造了出来。

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洋快餐的炸薯条中检出丙烯酰胺,随后又被烘焙咖啡中发现高浓度丙烯酰胺可能致癌刷爆朋友圈,那丙烯酰胺到底是什么呢?

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,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原料,也正是因此聚丙烯酰胺价格涨跌也受其价格波动和市场行情影响。据有关资料表明淀粉类食品在高温(>120℃)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。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率先报道,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,如炸薯条、炸土豆片等中检出丙烯酰胺,而且含量超过饮水中允许最大限量的500多倍。之后挪威、英国、瑞士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。

丙烯酰胺对人的危害又有哪些呢?

根据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研究,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经油炸之后,都会产生丙烯酰胺。研究已知丙烯酰胺可致癌。但世界卫生组织表示,由于难以统计丙烯酰胺要到哪一个浓度才会致癌。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,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。

2017年10月27日,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,丙烯酰胺在2类致癌物清单中。

丙烯酰胺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:
表现一: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、遗传毒性、生殖毒性和致癌性。
表现二:可通过未破损的皮肤、黏膜、肺和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,分布于体液中。
表现三:可引起动物致畸、致癌。长时间接触丙烯酰胺,会导致基因改变和染色体异常,从而诱发肿瘤致癌。
表现四:流行病学观察表明,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、情绪和记忆改变、幻觉和震颤等症状,并伴随末梢神经病(手套样感觉、出汗和肌肉无力)。

丙烯酰胺安全术语与风险术语:

安全术语
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.
避免皮肤接触。
S53Avoid exposure –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.
避免接触,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。

风险术语
R22Harmful if swallowed.
吞食有害。
R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.
与皮肤接触可能致敏。
R45May cause cancer.
可能致癌。
R46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.
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。

欢迎分享,请注明出处:聚丙烯酰胺网_51PAM.COM » 丙烯酰胺对人的危害

赞 (3)
聚丙烯酰胺货源

0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