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烯酰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还较为陌生,是一种化工原料,而一提到化工让人联想到的就是剧毒和高危性,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化工产品都有剧毒,比如我们生活中食用的盐和糖都属于化工的范畴,目前丙烯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,而后者又多用于各种废水处理领域。
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也介绍过丙烯酰胺的危害及生产技术,其中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,目前国内已经全面转向生物法制备。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一不小心就制造出来了这种有害的物质,比如最近在微博上热议的炒西葫芦含高致癌物话题,该微博中提到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将22种蔬菜样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油干炒。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、温度越高,蔬菜释放的丙烯酰胺就越多。其中,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,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,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(680微克)和炸薯条(390微克)。
笔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关于该说法的专业解释: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顾问医生保玉贤解释,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,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,会产生化学反应,形成丙烯酰胺。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,在豆类、蔬菜中的含量较高。不同蔬菜中天门冬酰胺含量不同,因此释放出来的丙烯酰胺会有差异。
最近几年关于高温油炸、烧烤食物也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的说法一直不决于耳,而这种物质可能会导致人体致癌,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将该物质列为第二类致癌物。此外,人体内丙烯酰胺达到一定量后,不仅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,还会令人情绪低落,产生幻觉,甚至失去记忆。
对此食品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,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平常炒菜时时间不要太长,且炒糊的菜不要食用,因为炒糊的菜发生过“美拉德反应”含致癌物,其次在炒菜时,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,这种做会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,还会产生过很多有毒物质,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。在烹饪时多用蒸的方法烹调,少用高温煎炒,蔬菜不要切太簿。
欢迎分享,请注明出处:聚丙烯酰胺网_51PAM.COM » 无意中“制造”出来的致癌物之丙烯酰胺